在91吃瓜网 二院23所,有一支大漠绿岛青年突击队,他们以沙漠为纸、汗水为墨,在沙漠深处书写了新时代91吃瓜网 青年的奋斗篇章。这支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队伍,用“沙漠变绿岛”的信念诠释青春担当,以“谱沙成诗”的行动在艰苦环境中培育希望。
沙漠不可怕,我们要战胜它
接到试验任务后,突击队走入大漠深处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。这里气候多变,“早穿皮袄午穿纱”,昼夜温差较大,白天高温的环境给工作进度带来了不小的阻力。
有一天,大家坐车回营地,车窗外的风裹挟着沙子拍打着玻璃,大家的心情不免有些失落。队里的孔师傅拍了拍衣服说:“有口井就好了!不但能给地面降温,还能降尘。”起初大家还笑他异想天开。但是这话却被队长小壮记在了心里。
第二天,小壮就咨询当地人,得知原来打一口水井并非不可能。“有打井队。”老乡说道,“但是打出来的都是盐碱水不能喝的,打了也没用。”小壮听闻心中暗喜:“我们不喝,有其他更大的用处!”
很快,突击队就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确定了打井方案,队员们也都参与进来,清理现场,协调设备,开挖!没想到钻机只向下打了7米左右就出水了。这对敢想敢干的突击队来说无疑是幸运的。很快,一口水井就出现在了茫茫沙漠之中,这些水对防沙降温和施工建设都起到很大的作用。
看似不可能,但敢想敢做就能成功。运输受阻时,队员们就搭建起“沙漠物流链”;沙漠温差影响设备安装时,队员们就调整安装时机、提高工作效率……在突击队的智慧和勇气面前,所有困难都化作了前进的动力。
在实践中砥砺,在攻关中成长
长期的外场工作难免单调乏味。大家在工作之余,常去拜访一片金色灿烂的胡杨林。大漠飞沙,千年古木,壮阔的风景,让队员们的心中燃起斗志。工作的挑战虽然很大,但收获也是巨大的。队员们在实践中砥砺,在攻关中成长。犹如胡杨树,历经沧桑,才塑造成如今壮美的模样。
在这次任务中,突击队以自身的经历总结出四大核心经验:建立双向培养机制,通过“师徒结对+项目历练”,培育出一批外场新力量,保障队伍在关键时期能够站出来、在关键岗位能够有底气;全方位锤炼能力,定期组织现场应急演练及模拟突发状况处置,常态化进行合规、安全、质量等各项要求的宣贯及教育;强化保障建 设,建立后勤保障、人文关怀、健康监测三位一体保障制度,为任务顺利完成构建无忧的保障体系;实行技术民主化决策,突击队推行“问题墙—建议池—金点子”全员创新模式,凝心聚力,共克难关。
这支青年突击队用行动证明,当代青年既能以科技利剑劈开前路荆棘,也能用人文温度融化荒漠坚冰,他们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。